有個播放量過百億的小視訊,是媽媽和兒子關于二胎妹妹的一段對話:
「你覺得媽媽做的哪件事情讓你最傷心?」
「為什麼要給我生妹妹啊?」
「那我跟你說,我今天下午回家,就把她送走!」
「好,送得好,我終于沒有妹妹了!」
那個小男孩拍手歡呼、信以為真的樣子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
我想起那個永恆不變的真理: 什麼東西需要搶?當然是不夠的東西需要搶。
老大和老二之間的搶奪, 目標是父母稀缺的愛和注意力。
週末去親戚家做客,拎了一箱牛奶。
她家小兒子鬧著要喝,她就拆開了,給小兒子拿了一瓶。
大女兒就站在一旁巴巴地看著。
過了一會,趁媽媽在廚房不注意,大女兒壓著聲音和弟弟說:
「可以給我嘗一口嗎?」
我聽了心裡莫名難受,就說你想喝也去拿一瓶啊。
她就去拿了。
結果,剛剛開始喝,媽媽就從廚房出來了。
她嚇得趕緊把牛奶藏在身後。
但媽媽還是發現了, 「你這麼大了還跟弟弟搶?」
古語常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麼兒。
許多父母心裡,都有一桿傾斜的感情秤,名為「偏心」。
站在較輕一端的孩子,常常會因為被不公平對待,而感受到滿滿的委屈和心酸。
而這個不被偏愛孩子,往往都是家庭中的老大。
比不愛更傷人的,是偏心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父母偏心到底有多傷人?
網友的回答令人心頭一酸。
關于這個話題,足足有幾千條留言,這些故事的背後,是一個個沉甸甸的童年。
在那些過去的日子裡,他們都遭受過父母的不公平對待。
因為父母的偏心,他們甚至一輩子都走不出自卑的陰影。
父母偏心,毀掉的是兩個孩子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有這樣一幕:
松子的父親帶了禮物回家,7歲的松子滿心雀躍地伸手去接。
這時候,父親卻只將皮包扔給松子,然後拿著禮物去了二樓久美的房間。
松子看著父親上樓的背影,滿眼落寞。
因為妹妹身體弱,父親全部的目光和疼愛都在妹妹身上。
一次拍照時,松子欣喜地發現,自己做鬼臉可以逗父親笑。
于是,這個鬼臉便伴隨著松子的一生。
每當緊張激動時,松子就會做這個鬼臉。
她費盡心機討好父親,卻始終抵不過妹妹的一聲咳嗽。
長大後的松子,被教導主任威脅,她不反抗
她傻嗎?不,她只是太缺愛了。
松子幼年缺失的父愛是導致她悲慘一生的主要原因。
小時候被父母冷落的孩子,長大後就會不斷地付出愛,爭取愛。
為了能得到別人的一絲關心,她只能拼命的取悅他人。
這樣的孩子,他們自卑、敏感,活得小心翼翼,他們甚至一輩子都學不會如何愛自己。
但父母偏心帶來的傷害遠不止如此。
那些被偏愛的孩子,也並不會因此而過得更好。
父母的偏心,就像一把隱形的刀,刺傷了老大的心靈,破壞了老小的三觀。
二孩家庭的幸福,和老大有關
在《少年說》的天臺上,有位孩子向父母坦露了自己的心聲:
臺下的爸爸媽媽很驚訝, 「原來他這麼敏感,我以為他不會在意。」
我們常以為孩子小,其實他們內心很敏感,也很脆弱。
龍應臺說曾說,生二孩的時候,朋友們過來探望,每個人都帶著禮物,進門就湧到老二的床邊,表達了自己的祝福。
只有一位朋友,來到了站在一旁的老大身邊,拿出了自己準備的第二份禮物,送給了他。
家有兩個孩子的家庭,這樣的場景一定不陌生。
有了老二後,大家的關注、讚賞都在老二身上,而那個曾經被呵護的老大往往就被忽視了。
有的父母,為了寬慰老大,表面上會說:「媽媽最愛你了。」
但舉手投足之間卻都是對老二的偏愛。
梅婷在《媽媽是超人》裡就犯了這樣的錯誤。
她嘴上對大女兒快快說:「媽媽最愛快快了。」
但是行為上卻明顯偏向弟弟陽陽。
也因為這樣,快快經常會故意去打弟弟。
梅婷問女兒,「你為什麼要打媽媽的陽陽呢?」
「媽媽的陽陽」,這種表達任哪個孩子聽了都會不舒服,也更加深了老大對老二的敵意。
在二孩關係的處理上,孫儷和鄧超就做得很好。
他們在生小花之前,早早就做了功課:
所以等等和小花的感情一直特別好。
等等會給小花吹頭髮、紮小辮,小花則跟著哥哥玩遊戲、學畫畫,他們一起分享著父母的愛,也愛著彼此。
《奇葩說》裡席瑞說過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做父母是可以選擇的,但做哥哥姐姐不是。
家有二胎,多給老大一點關愛,才是家庭和諧的關鍵。
兩個孩子的家庭,要面臨的問題和困惑往往更多;
只有父母學會妥善處理,才可能收穫雙倍的甜蜜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