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運營商被認為只是做服務,而設備等都是由設備商提供的,甚至由于如今的設備高度復雜,設備商已承包越來越多的基站運維工作,運營商的技術水平越來越低,不過隨著中國移動發布5G射頻芯片8676,似乎顯示出運營商正在努力尋求改變。
中國移動發布的5G射頻芯片CMR8676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5G射頻芯片是5G基站的關鍵芯片,此前美國壟斷了5G射頻芯片導致一家中國手機企業的手機無法支持5G,由此可見5G射頻芯片的重要性。
這次中國移動發布5G射頻芯片,代表著中國移動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的重大突破,將在5G基站上采用自研的5G射頻芯片,邁出了依靠自主研發技術的重要一步,顯示出它不甘于完全受制于設備商的決心。
促使中國移動邁出這一步的是它的核心業務正逐步被互聯網企業和設備商侵蝕,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導致運營商被管道化,互聯網行業的利潤高達四成乃至五成,而運營商苦哈哈的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由此讓他們日益警醒需要增強自身核心技術競爭力。
與設備商的競爭則在云計算行業,隨著云計算的興起,運營商吸取了互聯網發展導致管道化的教訓,在云計算興起的時候迅速參與,據了解依托于運營商原有的基礎,這兩年兩大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在云計算市場取得了倍速增長,已進入國內云計算市場前五名,而設備商也在大舉進入云計算市場,由此導致兩者出現競爭。
對于運營商來說,這幾年它們已經深感被設備商深度捆綁帶來的后果,設備的價格在上漲,而消費者卻不愿付出更多錢享受移動通信服務,兩相擠壓之下,一度導致運營商的利潤出現下滑,而應對的辦法無疑是降低網絡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由此促使運營商自研設備。
其實這也不少國內運營商首先開始,此前美國力推的ORAN標準,其實就有運營商的推動,運營商希望通過ORAN標準,由不同的廠商提供不同的5G基站部件,最終整合成5G基站,如此一來各個基站部件供應商有多家就能通過競爭來降低基站的成本。
5G基站的建網成本奇高,有業界人士推測建成一張覆蓋全國的5G網絡,可能需要耗資萬億,而且5G基站耗電量極大已在侵蝕運營商的利潤,運營商自研5G基站可以更好控制建站成本,同時通過深度介入基站的研發,探索降低耗電成本的技術,進而降低運營成本。
如此也就不奇怪中國移動在研發5G射頻芯片CMR8676之后,有業界人士認為中國移動未來可能自研5G基站了,畢竟自研5G基站帶來的好處太多,還能不再受制于人,這對于受困5G網絡成本高企之苦的運營商來說或許是一條出路。
中國移動已提出「算力網絡」的概念,意味著它已不再滿足于僅是為用戶提供移動通信服務,而是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未來運營商不僅是為人提供服務,更重要的是進入企業市場,畢竟人口紅利已經高達天花板,運營商也需要探索新的出路,而進入企業市場可以為它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